如果说写作是做一顿美味佳肴,那么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学习了如何找素材和观点,相当于食材都备齐了,现在就差下锅啦。
不过别高兴得太早,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子做出来,味道也能相差千里。对于写作来说也是一样,有了素材和观点,还远远不够,懂得如何谋篇布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也许有人要问了,懂得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
那好处可多了去了,即便你不是写文章,而是写周报、写工作总结,在写之前做好内容布局,都会让你写出来的东西更有逻辑性,也能更容易让人get到你想传递的信息,节省沟通成本。
现在你知道它的重要性了吧? ! 细细现在就教你两种最能落地的内容布局逻辑。
1.“总-分-总"
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熟悉?对了,这个思路非常像咱们中学时写作文,最常用的议论文的行文逻辑。先提出主论点,再用几个分论点加以论证。
这个思路的优点是简单并且实用。基本上能hold住90%的选题。
那使用总分总的行文思路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第一,开篇直抒胸臆,摆明你的主论点,也就是你的核心观点,再提出若干个分论点也就是支撑核心观点的小观点,分别进行阐述,最后再紧扣主题进行收尾。
第二,在总分总的逻辑中,各小观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大多数时候,它们的顺序可以依据读者的阅读兴趣来调整。
光这么说也许你还有点迷糊,没关系,咱们来分析几篇使用总分总逻辑的文章,你就能全明白了:
我要讲的第一个例子,是一篇亲子教育选题的文章,标题叫《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首先,作者开]见山地提出了核心观点:孩子的幸福感,绝大部分来自家庭的仪式感。
接着,作者把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为了3大块,同时给每一个部分都起了一个小标题,分别是:生活充满仪式感,孩子更幸福;婚姻充满仪式感,孩子更懂爱;以及教育充满仪式感,孩子更好学。从标题的句式上,我们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这3个部分正是分别阐述了服务于核心观点的3个小观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并列关系。
文章的最后,作者也用了一段话来紧扣主题:仪式感,是生活的增味剂,是婚姻的粘合剂,也是家庭教育的有力武器。一个有意识感的家庭情感是充沛的,灵魂是健康的,精神是饱满的,态度是认真的,生活是欢乐的。这样的家庭孕育出来的孩子,才是充满幸福感的。
从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总分总内容逻辑,开篇表明自己的核心观点,这是"总";再用若干个并列关系的小观点来支撑自己的核心观点,这是分;收尾时再对全篇进行总结升华,这又是总。用这种思路的内容布局,我们统称为总分总结构。如果你还有疑惑,没关系,咱们再来看第二个案例,带着疑问学习,你会消化吸收得更快。
第二个案例是我昨天刚刚看到的一篇文章,它是一篇人物稿,题目叫《甄擐传沈眉庄:这才是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没错,总分总逻辑同样适用于人物稿,前面我说了它适用于90%的选题,真不是忽悠你的哦。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作者也是在开篇就给出了:沈眉庄用自己的一生向人们阐述了一个道理,真实的幸福并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关注于自己的内心,活出心灵的自由。
接着,作者从爱情、事业、友情,三个维度来讲述沈眉庄的人生态度。对爱情:遵从内心,敢爱敢恨;对事业: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对友情:温暖相伴,不离不弃。
结尾部分,作者也很巧妙地进行了主题的升华,他说:沈眉庄的一生,活的真实、坦荡、决绝,虽然短暂,却活出了属于自己的芳华。生活中的我们其实也一样,当我们越来越懂得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越来越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好的接纳自己,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听我拆解完第二篇文章,你是否已经清晰了许多?总分总逻辑,是最适合新手写作使用的一种逻辑了,希望你课后赶快练起来。
2.层层递进
好,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难度要升级啦。下面我们来学第二种超好用的内容布局思路 :层层递进逻辑。
与总分总逻辑的相同之处在于,使用层层递进逻辑时你同样可以把文章分为若干个部分,然后起小标题,方便读者快速get到你想表达的要点。
但与总分总逻辑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层层递进逻辑的文章,各部分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顺承关系。
层层递进逻辑适用于当你想要深入剖析某个事件或解读某种社会现象,这种逻辑会让你的文章更有深度,也更有说服力。
光说不练假把式,细细这就带你来拆解两篇范文。
第一篇是长江商学院的公号前不久发布的文章,题目叫《所谓成长,就是不断破局》。这篇文章其实作者在标题.上就表明了自己的核心观点,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层层剖析和印证了。
这篇文章呢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作者解释了一个概念,什么叫“局"”,“局”是那些让我们陷入死循环的怪圈,是那些看似无解的事,比如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忙的人会越来越忙。
既然提出了问题,那就得给出解决方案啊,所以文章的第二层就给到了读者一个解决思路:学会升维思考,学会破局。
当然,光是升级思维还远远不够,所以作者继续写了第三层:所有的限制其实都是自我限制,所以想要破局,还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通过抛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给出解决方案,整篇文章一气呵成,不仅把作者个人的思考结果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读完受益匪浅,这就是层层递进逻辑的魅力之处。
讲完了这篇成长类的干货文,我们再来拆解一篇我之前写过的一篇亲子教育类文章,标题叫《不懂这一点, 培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我的初心是想探讨一个我曾观察了很久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界限感。为了能够把问题剖析清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 了使用层层递进的逻辑。
第一层,我先是抛出了一个问题: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是怎样的?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可能会一辈子离不开爸妈,活成妈宝男妈宝女,甚至啃老,理直气壮地让父母为自己的一切选择买单。
当然在很多家庭,缺乏界限感的不止是孩子,还有父母。那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是怎样的呢?我把这个问题留在了文章的第二层:缺乏界限感的父母他们控制欲极强,无论孩子多大年纪,都会想要插手他的人生。并且,这样的父母他们不仅把控着孩子的人生,还没有自己的人生,因为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孩子。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前两层里,我剖析了缺乏界限感家庭的病灶,那么文章的第三层就是对症下药了。在第三层里,我给出了3个家长可以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学会放手
2、学会包容的爱,而不是控制的爱
3、学会温柔而坚定地拒绝
分析完两篇例文,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了,层层递进逻辑,更适合于写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当你想要深入剖析问题,细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一定要试试这种行文思路,它真的会让你写起来如鱼得水。
公众号:懒汉运营,关注获取免费资源。如若转载本文章,请注明出处:https://98seo.com/gongzhonghao/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