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运营团队的人数配置

如果就想做好一个公众号的内容, 可能一个人就够了。 最多,一般也不会超过二十人。但是,如果想通过公众号,实现某些经营目标,那就需要搭建团队了。而人员数量,在一定的条件下

  如果就想做好一个公众号的内容, 可能一个人就够了。 最多,一般也不会超过二十人。但是,如果想通过公众号,实现某些经营目标,那就需要搭建团队了。而人员数量,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不设上限。

  所以,我会从“内容团队”和“企业的新媒体部门”,这两个不同的维度,和你谈一谈搭建团队这件事。还是那句话:记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关联思考。

  先说内容团队。

  虽然,咪蒙已经主动注销了自己的公众号,但是提到内容团队,我还是会先以咪蒙举例。毕竟,她旗下的公众号,十分具有代表性。

  整个2019年1月,咪蒙旗下,已注销的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 一共只推送了五篇图文,平均六天发一篇。那么,这个内容团队,一共有多少人

  呢?我们来算一下。如果这个团队有五个人,那就是每个人,一个月平均只完成了一篇推送。

  实际呢?

  在咪蒙的一篇关于公司年会的图文里,晒出了“才华有限青年"团队的合影,一共,11个人。我们再简单粗暴的算一下: 平均一个人,两个月出篇内容就OK了。是不是乍一听, 觉得特别的幸福?

  可实际上,账不是这么算的。

  因为,内容创作团队,往往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协同创作。

  什么是协同?

  简单来说,就是1+1大于2。

  团队里,有的人擅长选题策划,有的人擅长素材挖掘,有的人擅长编辑排版,有的人擅长插画,当然了,一定也有人擅长写作。且,每个人擅长的内容领域,也不尽相同。

  所以,这样的团队,如果配合得当,做出优质内容的概率,当然更大。当然了,这种豪华配置,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负担得起。这也是为何,新媒体行业有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

  什么是马太效应?就是,越头部的公众号,对内容进行投入的收益就越高,收益高了,就又可以继续加大内容上的投入,产出更优质的内容,从而,持续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所以,变现能力强的公众号,内容往往会越做越好。变现能力差的公众号,则越来越容易失去竞争力。

  这里面,不光包括了力上的投入,还包括了内容素材上的投入。

  比如,商务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拆过爱马仕,烧过LV;槽边往事的和菜头,在推送里,锯开过戴森的吹风筒。

  所以啊,草根做自媒体,尽可能避开那些,需要比拼资源的内容赛道。要学会四两拨千斤,找到更适合单打独斗的领域。比如时事观点,或者情感故事等等。

  一个内容型公众号,需要几个人,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内容形式。

  以文字形式为主的公众号,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团队创作,都可以做得很好。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输出频率,以及账号的定位。而漫画类、视频类公众号,因为制作周期较长,而且术业有专攻,往往需要多人配合。对应的,则是拥有了一定的门槛,容易打造“独家感”,带来更好的数据。

第二,变现效率。

  变现效率越高的公众号,对更新频率的要求就越高,往往需要更大的人员支持。这里不光包括写手上的支持,也许还包括商务人员。当然了,世事无绝对。

  行业里,有更号,年更号,甚至只发广告的号,像“天才小熊猫”、“匡扶摇",也都做得十分优秀。有一句话, 未来我还会展开来讲,那就是:有些公众号,发一篇内容,就能让读者记住,并且产生商业价值。还有些公众号,哪怕天天推送,阅读最还不低,也不会被多少人记住。再就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找到付出与收获'正相关的爆款创作思路。增加团队成员,当然也是一种付出。

  说完了内容团队,我们再看新媒体部门。

  内容团队,生存在新媒体的生态下。

  新媒体部门,生存在企业的生态下。

  你很难改变生态,更多的,是适应生态。

  企业生态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没错,新媒体部门的团队配置,需要参考企业的经营目标。而经营目标当中,最重要的又是什么?是赚钱,利润。

  那利润等于什么?销售额减去成本。

  所以,如果新媒体部门]不能相对准确的评估出,自己能给企业在销售层面,带来多大的帮助,那么,在相对可控的成本层面,势必受到此较大的限制。

  明白这个简单粗暴的逻辑,对于企业新媒体负责人来说,超级重要。切记,运营之上,还有经营。无法反馈到财务报表上的新媒体投入,很难持久。

  你一定要学会用商业化的思维,看待企业新媒体的定位,以及对应的团队配置。

  对于以“销售转化”或者“线上服务”为运营目标的新媒体团队,可以直接基于预期收益,以及投入产出比,向. 上级提出团队的配置需求。

  对于以“销售转化”或者“线上服务”为运营目标的新媒体团队,可以直接基于预期收益,以及投入产出比,向上级提出团队的配置需求。

  比较麻烦的,是“行业发声"或者品牌宣传"类企业公众号。

  毕镜,这类公众号的产出,很难被直接量化为收入。如果是这个情况,我建议你参考企业的品牌价值、公众号的单个用户价值、以及目前的粉丝量,来决定团队的配置,是简配、标配、还是豪配。

  简配,就是1个人,也就是一名全能型编辑。

  标配,2一4人, 建议优先增加设计人员,其次是活动策划与执行,或者继续增加编辑。

  豪配,那就是4人以上了,依然还是在视觉和内容形式上的投入。比如,内容做成精致的纯图片形式,甚至是做成视频的形式。

  注意啊,我说的这三种配置,针对“行业发声"类的公众号,且,你也别对人数过于较真。在企业新媒体领域,以一当十可能有些夸张,但是,

  一个人抵过三个人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的。

  至于做"销售转化"和“线上服务”的团队,人数就要灵活许多了,因为,你很可能需要增加大量的运营相关的岗位。在一定的人数范围内, 团队规模甚至可能越大越好。

  总之,记住核心逻辑:

  • 1、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导向。
  • 2、以部门的投入产出比为参考。

公众号:懒汉运营,关注获取免费资源。如若转载本文章,请注明出处:https://98seo.com/gongzhonghao/157.html

(16)
上一篇 2021年2月23日 上午8:11
下一篇 2021年2月25日 上午8: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微信
微信关注公众号:「懒汉运营」 ,懒汉运营最新官网:www.lanx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