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运营,写手,负责人这几个岗位有啥区别?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小编,是一个贬义词吗? 又或者说,如果有读者在后台留言:小编写得真好。 你会不会不开心? 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开心。 可是啊,小编明明是一个挺亲切的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小编",是一个贬义词吗?

  又或者说,如果有读者在后台留言:小编写得真好。

  你会不会不开心?

  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开心。

  可是啊,“小编”明明是一个挺亲切的称呼,为什么会在新媒体领域不受待见呢?

  这就要从岗位认知说起了。

  小编,是“编辑’这个岗位的昵称。

  什么是编辑?就新媒体而言,编辑做的,是对既有素材进行加工,比如素材整合、配图排版,然后进行发布,这样的一个工作。

  可问题来了。

  第一,我明明是原创写手,作者一栏也标注了我的名字,甚至公众号的名字都和我有关,你怎么能叫我小编呢?你看,六神磊磊读金庸每次发文章,留言区里,不是叫他六神,就是叫他花露水。到我这儿,也是原创,怎么就成小编了呢?

  第二,就算我做的是编辑工作,我也人格化了啊!你看,“中国移动"的编辑,给自己起名叫“小移”。大家在留言区,也这么叫他。可换了我,我也人格化了,可最后还是被叫“小编”。我能不郁闷吗?

  以上这些,我理解。

  但是,作为普通读者,不理解很正常。他们又不是做新媒体的,在他们的认知里,发文章的,都是小编。想改变这个认知,不是你给自己起一个人格化的名字就行了,而是需要运营的技巧,写作的功底,甚至还要通过一次汉一次的互动,来改变读者的认知。

  不过,你千万别觉得,编辑这个岗位,相比于运营和写手,要低一个Level。

  记住一句话:对于绝大多数的公众号,他们更需要的,是优秀的编辑。

  先说一个自媒体的例子。

  2017年9月14日,公众号“视觉志”,发了一篇宇宙级爆款:谢谢你爱我。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了7000万。没错,不是10w+,不是100w+,而是7000w。这篇文章,就属于典型的编辑类内容。文章的作者,或者说“编辑”,叫做“楠瓜”。

  当时啊,有人问视觉志的创始人沙小皮:沙总,这篇文章的素材,都来自于微博或者其他平台,而不是你们原创的。这件事你怎么看?

  沙小皮的回答,非常的经典。

  他说:地三鲜,都是茄子土豆青椒。但是,我们炒出来的,就是比别人的好吃。

  在我看来,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优秀的编辑。

  在互联网时代,编辑的价值可以说被放大了无限倍。因为,只要打开浏览器或者手机里的App,好的素材,取之不尽,关键是你能否合理的组合它们。

  给你推荐一个公众号, 叫做"桥下有人”。

  这个公众号,发过一系列的《与某某有关的日子》,几乎篇篇都是爆款。比如,与王硕有关的日子,与纹有关的子,可以说,是把编辑能力,发挥到极致的另一种体现。

  而对于企业公众号而言,更需要的,往往也是编辑。毕竟,企业公众号的内容素材,大多数都是现成的,所以,对素材的整理和优化,更加重要。

  说完了编辑,我们再说写手。

  首先,别把写手这个岗位,想的太狭义。在新媒体领域,手不是作家,

  而更像是一名内容原创者, 或者说,内容创意者。

  比如,漫画类公众号,像“不会画出版社”、“匡扶摇”、 “老鼠什么都知道”,它们的创作形式,虽然不是文字为主,但是,在岗位分类里,我更倾向于

  分在“写手"里面。

  18年和19年,针对写手这个岗位,我有过很多次的面试官经验。每次面试,我都会问面试者一个问题: 在哪些领域,你比95%的同龄人,知道的更多,或者更厉害?

  没错,相对于编辑、运营和管理,写手最需要的,是一技之长,而不是综合能力。

  如果你想当一名写手, 你也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找到自2擅长的领域,并尝试组合他们,打造你自己的“独家感”。

那么,写手有哪些发展方向?

  第一,自己做号,通过策划爆款内容,实现冷启动。

  第二,大部分的头部自媒体,永远缺优秀的写手。你可以带着作品,去敲敲门。

  第三,也有很多的大号,接受有偿投稿。建议你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说完了编辑和写手,再说运营。

  你能想到哪个公众号,他们的团队,大部分是运营岗位?

  我说两个吧:凯叔讲故事,罗辑思维。

  这两个公众号的共同点是什么?

  没错。电商和社群。

  在未来,综合性的运营人才,主要做两件事。

  第一,通过非内容手段,实现用户增长。比如,最近几年一直很流行的,基于“增长黑客理论的裂变式用户增长。

  第二,通过运营社群、微信个人号等模式,通过用户运营,强化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实现变现等目的。

  所以啊,当公众号无法通过日常的内容推送,实现用户增长的时候,或者直白的说,正常发内容不光不增粉,甚至还掉粉的时候,通过活动运营和用户运营,实现增长和变现,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一名运营来说,策划、沟通、执行力、产品思维,以以这些,要远比写作能力重要。尤其是执行力。在我看来,运营其实没有太多的技巧,更多的是用心和坚持。甚至是热爱。包括,热爱用户,以及你正在做的事情。这绝对不是虚话。

  最后,则是新媒体负责人,或者说管理者。

  2014年起,我一直担任新媒体相关的管理工作,最多的时候,带了50多人的新媒体团队。说实话,作为管理经验并不是很丰富的我来说,一 路走来,有过很多教训,给自己挖过很多坑,也踩过不少雷。当然了,也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

  如果你现在问我,一名优秀的新媒体管理者,最需要具备什么,我会回

  答:

  第一,战略高度。

  第二,看人准度。

  没了。

什么是战略高度?

  就是,从公司整体的发展阶段和实际目标出发,结合每一个平台的特性,能够合理的确定这个平台,究竟该做传播,还是做服务,还是做转化。并且,在确定了定位之后,能够利用公司整体的资源,将目标落地。

什么是看人准度?

  就是,能够看准团队成员的能力、潜力、人品。这三者,缺一不可。在后面的章节里,我还会具体和你谈一谈团队的配置, 以及人员的招聘。不要着急。毕竟,我们这次的课程,是为了新媒体的负责人准备的。招人和用人,一定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最后,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关联思考题:我希望你能好好的想一下, 自己在哪些领域,比80%的人,知道的多,或者做的更好。找到三个这样的领域,并尝试进行组合。请相信,你一定在某些领域,比80%的人优秀。比如,你的大学专业+兴趣爱好+从业经历。要知道,三个前20%相叠加,你很可能就是1%的存在。

公众号:懒汉运营,关注获取免费资源。如若转载本文章,请注明出处:https://98seo.com/gongzhonghao/142.html

(2)
上一篇 2021年2月21日 下午12:46
下一篇 2021年2月22日 上午6: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微信
微信关注公众号:「懒汉运营」 ,懒汉运营最新官网:www.lanxhan.com